細談疫情下用藥經驗分享(下)

 

這是自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3月14號發出的第九版新冠診療方案中,比舊方案多了出來的一條新方子:

 

(3) 疫毒夾燥證

 

臨床表現:惡寒,發熱,肌肉酸痛,流涕,乾咳,咽痛,咽癢,口乾、咽乾,便秘,舌淡、少津,苔薄白或乾,脈浮緊。

 

推薦處方:宣肺潤燥解毒方

基礎方劑:麻黃6g、杏仁10g、柴胡12g、沙參15g、麥冬15g、玄參15g、白芷10g、羌活15g、升麻8g、桑葉15g、黃芩10g、桑白皮15g、生石膏20g。

 

是不是熟口熟面?

 

大家不妨先想想,我們全力推薦了兩年的(四逆消毒方),和此方的相同和差異在哪裡?為什麼?

 

⯑⯑⯑⯑

症見高熱咽痛,但此方也是見不到銀花/公英/魚腥草/板蘭根哦……?

~方中有麻杏甘石

~方中有羌活→白芷→黃芩

~方中有升麻(升麻別甲是一種樞轉的藥對)

~方中有柴胡黃芩(小柴胡湯的核心)

~更好玩的是:為何症見高熱咽痛,而方中只用沙參麥冬玄參,而不用清熱解毒的寒性花藥呢?

在囯內要發佈一條面向全國的中藥方是不容易的,要考慮到藥源,更要考慮到不同派別的醫師們的觀點可以協調。

到目前為止,多數人仍是以快速消炎退燒,作為藥物勁不勁的依據。

 

我們反覆說明,新冠是以濕濁、伏邪、消耗元氣和影晌小血管循環,為最關鍵的問題。

 

如只用退熱藥,患者會很快再次發熱。用退熱加上去濕的方子(如某膠囊),退熱的效果較好,但熱退了便不宜多吃,過度用寒涼藥對兔疫力和元氣不是好事,不排除會加強持續症狀、難以陰轉或者長期後遺症的傾向。

 

故此,真正的官方新冠專方,如(清肺排毒湯)、(宣肺敗毒方)、和新發表的(宣肺潤燥解毒方),均是沒什麼寒涼的清熱解毒湯的,以免引致(病邪入裡)、或者(削弱元氣)。

 

清瘟膠囊其實是當年針對濕熱型的沙士而開發之專藥,而非濕毒傷元的新冠之專藥。濕熱體質者或一般人士發熱時用可以(去濕清熱)。虛寒底人士或無發熱時也反覆用,去濕之餘會削弱了陽氣。多位參與診治新冠的醫師均提出,如只能用中成藥而不能出方的話,虛寒底的患者在無發熱的情況下,用霍香正氣散加點白蒄仁,或者霍香正氣散合小柴胡湯,長期功效會更好。

(白芷黃芩銀花)三藥聯用,我們叫做(扶陽派的白虎湯),意即清熱消炎退熱的力量非常強大,但又不會太寒削。

 

本門中人用此種結構,一般是與四逆湯(附子生薑甘草)合起來用的。早期本門的一些醫者,因受近代西醫學的觀點影響,覺得高燒患者只宜退熱不宜扶元陽,便把四逆敗毒方中的附子去掉,結果患者的發熱退了,舌苔卻呈現光剝,即是所謂治成了(壞病),傷了元氣。

 

這方面的經驗多了,我們目前幾乎每一服藥,都或多或少帶有益腎氣或者填精的結構,儘量令服用者提升內在的能量。

 

但我們選用的炮附,頗有考究。可以肯定地說,坊間是不易找到近似質素之品的。而要在藥中合入鹿角,又是另一難點。而這兩味藥是很難用其他東西替代的。

 

為什麼有經驗的名醫在全國性的配方中不加入強力的(消炎清熱)中藥;而重視扶陽的我們,卻反而敢於在方中加入不少清熱藥以祈消炎退熱快靚正呢?這是因為我們在處方中有(腎陽擔當)的四逆湯,和(填精透邪擔當)的鹿角片法。

 

近日會陸續借此頁面,和各位老友由淺入深地聊聊新冠的治療之道。

 

上次介紹了四逆消毒法的基本原理,有空會再和各位分享如何(埋尾)

四逆消毒法是藉元陽(四逆湯)與精髓(鹿角法)的結合,產生元氣,由內而外,把各種病邪透出體外的方法。

 

對治療新冠O而言,因是需要馬上急救,用藥到位,故在病情陰轉之後,有些步驟再跟進一下,可令療效更深入和穩定。

而變異O是陰底燥面,治到陰轉後,多數人仍會有點咳而又咯不出痰的手底

四逆法的能量偏陽偏動,治到陰轉後,用正氣而又能潤降的方藥調一下,效果更好,方選(廣紫菀法),一般吃3至5劑即可。

用於新冠的廣紫菀法,多加入術草姜陳夏苓芩杏蘇貝梗和菖蒲沙參故紙等品。

 

以廣紫菀為君藥,很有意思

上述的是治病,針對新冠的特性。

治好了(病),最好再治一下(人)。

如何治人?下面我們再說。

我在上週六的訪談中,討論過這一點:

 

如果英國的人口和當時染疫比例,約為6千7百萬比1千八百萬,即約四分一。但同一人重覆感染率,卻達三分二。

 

那告訴我們什麼?

 

 

可能是:

人體內固有的個別身心因素(如體質),影響染疫的作用,遠大於不幸碰上病毒的機率?

或者:

感染過此種者,因體質的改變,將比過去更容易再次染上近似的病毒?

 

我在多次的訪談中,提出過這兩點:

 

1)在新冠和新冠後遺症出現之前,人類的寒濕,陽虛,元氣耗散,小血管退變,疲乏,腦霧,焦慮,抑鬱……本來就已到了歷史高位。

 

2)新冠的刺突旦白基因和後遺症,令大家都開始關注血管損傷和微血栓現象。但遠在新冠襲港之前,我們已反覆提了兩年多:多種與小血管退變相關的的病症(腦退化,情緒,視力,牙周,關節軟骨,高血糖併發症,性器官……),臨床發病率達過去的幾倍!

 

那到底是:

 

1)人類有什麼身心體質,便顯化出什麼疫情?

 

還是:

 

2)有一種無形的影響力,既引發出疫情,又影響了群眾的健康?

 

謹留給大家去觀察。

治病的同時,必需治人。

香港的O疫情與死亡率超越諸國,真是因為隔離與谷針不力嗎?

 

我更傾向於相信:這是一個告訴我們(疲乏、不安、負面、無望)的殺傷力有多大的反面教材。

 

說回用藥吧⯑

把病症治得緩解了之後,把人體與病共嗚的內在狀態調好,古人稱為(收功)。

 

新冠而言,以四逆消毐法治至陰轉及主症明顯改善,再用3至5天紫菀法緩解餘下的咳痰反應之後。如再用5天(桂枝法)通達經絡和祛表邪,最後用(大補氣血填精法)幾天以強身固本,體質會有很好的改善。

十五年前,劉力紅與盧祟漢兩位大師介紹出鄭盧醫學系統,震撼全國。

當時傳出的傳統方藥模式,治療過程比較慢,一層層的次第逐步來。十五年過去了,在多位大師參與臨床研發的基礎上,目前幾乎是每一條方中,均含有祛邪、建中、填精與樞轉等重點;同時也因應現代人體質建立了多種法、專藥、藥量與循環的研究心得,故目前的治療進度,比過去快速得多了。

 

2022-03-26